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专门论述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对全面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基于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总体方案》对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要确立德技并修的评价导向、推进科学系统的评价方式、拓宽多元协同的评价主体、完善彰显类型特征的评价机制,在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用人评价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赢博电竞(集团)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始终坚持职业教育的属性和定位,认真领会《总体方案》的价值引领和评价导向,深刻理解新时期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新动向,将试点工作与分类评价改革相结合,以分类评价为引领,建设特色鲜明的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
一、出台《关于实施本科职业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
聚焦标准要求,立足职业教育特色,构建自我评价体系。学校率先开展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出台了《关于实施本科职业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包含9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和 50个观测点,1个特色项目的《本科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评估方案及评估指标体系》,重在突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核心特征和表征要素,体现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在具体标准制定上,研究制定了《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及运行方案(试行)》《专业建设通用标准(试行)》,搭建“两角度、三层次、四维度”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及执行体系架构,指导和推进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标准、实践教学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体系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教学督导作用,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和聘请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的教学督导机制,构建“评价、反馈、追踪”三位一体的教学督导模式,遵循“源头、过程、结果”全程督导的工作要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了以质量标准建设为引领, 以质量评估促质量建设的良好机制。
二、聚焦三全育人,对思政工作进行评价
学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制定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包括组织机制、教育目标、教育投入、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六个一级指标,强调强调“教育定位-教育方略-教育条件”三维角度的多向探究与评价。在指标引领下,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配备了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思政教师队伍,开足开齐思政课;成立了“综合人文素养校本教材编委会”,立项《齐鲁工匠文化与传承》等多门校本教材,将“工匠精神”蕴含的职业理念和价值取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塑造大国工匠之魂、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加强社团建设,运营“活跃思政”微信公众号,打造了一批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精品活动。思政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成功入选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多名辅导员荣获全国、全省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三、开展自我诊断式评价,促专业群教学质量进步
在建设省级专业群建设项目中,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开展了课程群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课程群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重点工作,在建设中既要实现课程群建设的预设目标,又要关注课程群建设的生成性结果。将不同专业、不同性质、不同形态的不同课程有机组合,使其发挥合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实践要点也是技术难点。现有的评估、督导模式重视满足课程建设计划预设目标的实现,关注满足课程群建设生成性要求不够,因此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和智能建造专业群将在现有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基础上,建立专业群课程自我诊改的机制,形成自我诊断与改进、督导、评估相结合的多层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课程(群)诊改指标体系依照苏格拉底“产婆术”方法,围绕专业群课程建设的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治理)体系;教育计划、课程、培训方案开发与实施;考试制度和考试组织、成果认可;与教学有关的资源管理,包括资金、实践教学条件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教学与研究的互动,行政部门对教学支持;校企合作;规章制度6大模块展开,每一模块都分为组织机构、程序、文化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划分为5种实施效果,通过这一些系列课程诊改问题训练教学创新团队成员的诊改思维,解决课程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通过课程群建设者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诊断、自我改进,使专业群建设工作走向卓越。
四、以职业能力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进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
随着学校本科职业教育工作不断深入,财金学院目前既有原有教师,又有新引进的博士和企业兼职教师,为满足教学团队中这三类教师不同的职业能力提升需求,财金学院开发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标准包括课程建设能力、专业(群)建设能力、校企合作社会服务能力、教研科研能力、参与学院管理能力、学生服务与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7个一级指标,37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从高到低分为四级。配合学校开展的教师培训工作,每年根据标准对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情况进行自评和他评,将过程评价和增量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与外驱力相结合,以期快速提高教师职业能力,适应新发展格局下职业本科教育教学、社会培训、科技创新的需求。
五、校企共同参与,强化实践课程评价
职业本科的实践教学工作既有专业特征又有生产特征,故对其教学质量好坏的评判不能单纯以学生实践结果为依据,而应充分考虑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价,重视考察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为了做好实践课程评价工作,学校聚焦跨界协同,立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专业治理,构建实践课程评价体系。指标分为实践准备阶段、实践执行阶段(综合评价、专业能力评价),实践成果评价阶段,从适应产业发展、技术变革、学习者需求等方面评价实践课程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科学性;从师资、实训条件、校企合作、质量保证等方面评价实践课程开设所需条件,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对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等进行综合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学校成立了与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课程建设委员会,将评价主体扩大到行业企业、学生、教师、督导。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角度扩大评价面、延长评价线、深化评价点,以产业视角的增值评价来推动专业发展;培育建设优势与品牌专业、推动建设一般专业;促进高职专科、本科专业形成鲜明的差异性;这一评价方式激活了专业办学的创新发展能力,丰富了学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的专业评价体系建设。
作者: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 刘欣 编辑:翟小溪 编审:汪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