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在科研路上秉志前行

发布日期:2023-12-07 点击: 发布人:

智能制造学院:锚定方向 持续创新 科研路上秉志前行

智能制造学院 刘冉冉

 

     

部分论文发表

 

对接产业需求、对接教育定位、对接人才需要,智能制造学院锚定科技服务方向,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坚持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全面推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推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向着进军。学院聚力创新科研体制机制,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对接方向组建创新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活动,在课题研究、实验室建设、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度,在山东省重大研发计划、市重点实验室、团队标准编写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研发对接科技前沿,助力专业学科建设

 

学院发展过程中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密切与高新企业、产业前沿技术企业的合作,以助推专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我院与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合作申报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一代云原生智能三维CAD 系统研发及应用获批立项。智能制造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在过去一年内,立项8个纵向科研项目,项目涵盖智能制造、数字化技术应用等前沿领域,旨在为产业升级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助推专业数字化转型。

 

           

 

服务面向地方经济,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学院根据专业优势分设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应用、数字设计技术应用三大研发方向并组建了科技创新团队,制定团队发展规划,开展有组织科研活动。团队负责人详细调研团队成员情况,根据成员特点,量身定制成员成长规划,成员科研积极性显著提升。2023年,学院新承接山东莱工ZL9301装载机先进技术研发、家用电子设备通用电源板设计与加工等横向科研项目3个。

 

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学术成果再有突破

 

团队依托山东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新技术研发中心围绕控制技术、增材制造、数字设计等方面进行技术服务,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社会认可。今年,我院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济南市重点实验室,这标志着我院的科研工作开启了从科技服务到科学研究、科技服务的新篇章。2023年,团队成员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6篇,其中SCIEI、中文核心收录7篇;参与起草修订行业标准3个。内容涉及数字孪生系统、40CrNiMoA绞车轴断裂原因分析、 TRIZ 理论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研究、材料磨损性能、虚拟仿真设计等方面的实践与理论分析,为学院进一步开展科技服务工作起到了智力保障和助推作用。

 

学生科研通道开通,创新能力提升显著

 

近年来,学院一直坚持教师带项目进团队、带学生进项目的思路,通过竞赛、课题、科技服务等方面不断挖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院先后涌现出何雄林等研究型学霸、张在果等创业型典范。2023年,我院教师基于项目研发先后获批授权发明专利9项,带领学生积极申报专利20项、立项校级学生科研课题13项。学院依托在我校批建的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不断推进成果转化应用,将团队研发的成果推向企业、推向社会,以更好地实现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

 

      1张艳教师专利授权_00       陈楠-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全方位的遥感生态摄像机_00       程巧军 一种工业污泥资源化无害处理设备2022113218131发明专利证书20230124_00       周海燕 一种机加工部件的重心测量设备2022112909965发明专利证书20230131_00       刘延霞一种具有移除废料功能的工件切割装置2022114205463发明专利证书20230228_00       张艳+发明专利+自动焊机平衡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_00       周海燕 基于视觉的密封圈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2022112765920发明专利证书20230124_00       程雅琳-发明专利-一种PLC电气控制机器人_00

 

智能制造学院将循着“课题链对准产业链,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链培育人才链,人才链丰富科研链”的思路,进一步构建集支撑力、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于一体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体系,在凸显职业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水平的核心指标上不断突破,为学校职业本科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智能制造学院 刘冉冉

编发︱刘太山